风景秀丽的景区,尤其是山地型景区,往往地质构造复杂,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这些灾害严重威胁着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与景区设施的完好。传统的安全巡查方式存在盲区大、预警迟的难题。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GNSS位移监测站如同忠诚的“安全哨兵”,被悄然部署于关键隐患点,以其毫米级的精准感知能力,为景区地质安全筑起一道看不见的智慧防线。
为何景区需要高精度位移监测?
景区内的山体、边坡、大型构筑物(如大坝、索道塔基)的稳定性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地表的微小位移(毫米/年级)往往是大规模滑坡、塌陷等重大灾害的前兆。仅凭人眼观察,无法捕捉这种缓慢而致命的形变过程。因此,实现对地表位移进行持续、自动化、高精度的监测,做到“防患于未然”,是现代化智慧景区安全管理的核心需求。

GNSS位移监测站的核心技术特点
1、毫米级精度,洞察细微变化: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含中国的北斗、美国的GPS等)位移监测站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监测精度。通过接收多颗卫星信号并进行差分解算,它能够实时监测到监测点三维方向(东西、南北、垂直)上毫米级的微小位移。这种“火眼金睛”使得它能够在地质灾害发生前数小时甚至数天捕捉到异常形变信号,为预警和疏散赢得宝贵时间。
2、全天候自动化,无人值守也能持续守护:监测站全自动化运行,不受昼夜、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影响,能够365天不间断地采集和传输数据。一旦安装调试完毕,即可实现无人值守,极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并避免了人工巡检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监测空窗期。
3、实时预警,构建快速响应机制:监测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至景区安全监控中心平台。平台软件预设了多级报警阈值(如注意值、预警值、报警值)。当监测点的位移量或位移速率超过阈值时,系统会立即通过平台弹窗、短信、声音等多种方式向管理人员发出警报,指导他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如封闭危险路段、疏散游客等。
4、远程监控,一图尽览全局安全:管理人员无需亲赴现场,在监控中心的大屏上即可一目了然地查看所有布设点的实时位移数据、历史变化曲线和健康状态。一张图就能掌控整个景区的宏观地质安全形势,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质的飞跃,大大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和科学性。
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GNSS位移监测站的应用,将景区地质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凭经验判断,提升到了主动预警、靠数据决策的新高度。它不仅是保障游客生命安全的“守护神”,也是保护珍贵自然与人文遗产、维护景区可持续运营的“定盘星”。投资建设GNSS位移监测系统,是对游客、对员工、对社会负责的体现,是为景区长远发展筑牢的坚实安全基石。